当前位置 >>> 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赓续优秀传统文化血脉 培育“德技双馨”工匠
时间:2025-09-29       来源:宣传统战办公室       发布人:       浏览量:

9月28日,威海技师学院、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开讲暨孔子学堂揭牌仪式举行。这对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以文化赋能职业技能教育、培育“德技双馨”技能人才的全新起点。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委员、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主任周静,威海市社科联副主席张军,青岛、烟台、威海地区孔子学堂推广人,校领导姜茂徐、朱文娟、李宁、高志毅、刘云超出席活动,联合党委委员、威海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大鹏主持活动。

仪式现场,周静与朱文娟共同为学校孔子学堂揭牌,威海明德书院院长李静以《国之重器 未来有我》为题,为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深刻、情感充沛的精彩讲座,也正式拉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的序幕。

在随后的现场调研中,与会人员参观了学校孔子学堂茶艺室、传统文化展厅及孔子讲堂等场所,实地了解学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氛围营造情况。大家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学堂未来运营规划等议题展开深入座谈,为学校孔子学堂的长效发展凝聚智慧、共谋良策。

联合党委书记、威海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姜茂徐在阐述学校孔子学堂建设规划时提出,坚持“学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九字育人理念,着力打造传统文化育人体系。他指出,学堂不仅要深入阐释“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更要将这些思想精髓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经典诵读、礼仪体验、家风建设、志愿服务”四大模块,常态化开展汉字书写、国学经典读书会、传统节日礼仪实践等特色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从“书本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从“课堂讲授”延伸至“生活实践”,真正让孔子学堂成为学生“可亲近、可参与、可传承”的文化阵地,成为学校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平台。

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朱文娟在介绍学校文化育人整体布局时指出,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与孔子学堂将形成协同共进的育人合力。学校将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陆续成立弘道学堂、陶艺、茶艺、中医、非遗等传统文化类社团。同时,学校将持续邀请国学、哲学、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道德模范走进校园,通过系列讲座、工作坊、文化实践等形式,拓宽师生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认同与价值引领,为培养既有扎实技能、又具人文底蕴的新时代工匠注入持久文化动力。

周静对学校孔子学堂的建设与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她表示,希望这所学堂能成为同学们成长路上的“文化加油站”。当大家学习专业技能时,能从“工匠精神”中读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坚守;在塑造职业素养时,能从“诚信为本”中领悟“言必信,行必果”的准则;在规划人生道路时,能从“修身齐家”中树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追求。

职业技能教育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文化则是技能人才的精神灵魂。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学堂课程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广大师生更好地汲取先贤智慧、提升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融入日常实践,共同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培养出更多既掌握先进技术、又传承文化根脉的“工匠之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学校地址: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松鹤路19号
邮编:264213     学校信箱:whzzxzxx@163.com
联系电话:0631-5930098    传真号码:0631-5930098
招生热线:0631-5930011、0631-5930022
有偿补课投拆电话:0631-5930017
鲁ICP备170415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00402000320